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发布时间:2008-08-21 11:13:00 访问次数: 梁发奋 张国庆 周 建 梁成溪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
-
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农村。找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有利于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基层组织建设碰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部分村的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关系不够协调;二是一些村党组织的影响力有所弱化;三是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比较困难;四是基层组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新思路,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四个工程”:
第一,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本领作为素质工程来抓。首先,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着重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党性修养的学习,加强国家各项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法治观念,增强处理和解决农村突出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前,特别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敢于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种种观念和机制,改革不合时宜的做法,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有计划地实施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同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回乡创业,创办“双带”示范基地。通过交流,借鉴经验,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再次,着力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岗位激励机制和工作失误追究制,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更多基层干部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和做成事,真正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施素质工程,使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和政策水平明显提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把建好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基础工程来抓。要牢固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第一要务”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个关键环节,变领导为引导、变强迫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建立顺畅有效的镇、村级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议事执行机制,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律手段来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多实惠。建立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听取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决策,解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驾马车”所带来的不协调问题,形成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第三,把解决问题、注重实效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一要解决“不愿当村干部”的问题。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市、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用,争取2~3年内每个行政村都有1~2个经济项目,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委有钱办事;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通过多种途径为村干部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奖励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及时调整不适应工作的村干部。二要解决“能办事”的问题。要选好班子,尤其要选好“班长”。把那些政治可靠、群众公认、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三要解决“怎样办”的问题。坚持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加强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基础地位;找准发展思路,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关心群众疾苦,减轻农民负担,重点解决农村“行路难、增收难、就医难”等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驾驭新农村建设的本领。
第四,把加强作风和长效机制建设作为惠民工程来抓。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因此,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改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首先,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其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立足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扩大党在农村基层的影响面。要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跟上时代、共享文明,从根本上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要创新组织模式,扩大工作覆盖面,走出一条“支部建设进村组”的党建新路子,在各个自然村中开展“建立党小组、组织在眼前、党员在身边、服务更温暖”的活动,拓展农村党建工作新领域。
总之,实现社会和谐,创造美好新生活,始终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只有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才有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单位:合浦县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