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6 15:02:04 访问次数: 余泽民 信息来源:县委组织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社区)干部是党联系农村党员群众的直接纽带,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推进党建引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桃源县通过思想融入、行动融合、方式融通、资源融汇的“四融”机制,不断提升村(社区)干部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工作创新力、服务支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思想融入,提升政治领导力。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方位、立体式开展主题培训,在压实责任、强化考核中不断提升村(社区)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一是学习融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政策精神作为农村党员冬春训的首要政治任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认真学习、认真宣讲。同时,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191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41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开展县级专题培训,帮助提升履职能力。二是责任融入。县委组织部联合县民政等部门出台村(社区)干部工作职责、年度工作要点,编排实施村(社区)党建项目、重点工作项目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纵向责任体系。三是考核融入。严格按照《湖南省村干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年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村(社区)干部在严肃上班纪律、工作推进落实等方面的履职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考核前三名的,在评先评优时优先推荐,考核后三名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对其进行提醒谈话。
行动融合,提升群众组织力。紧扣村(社区)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这一桥梁和纽带,着力培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村(社区)干部。一是“导师帮带”促进“新老”融合。积极发动421名导师通过制定成长计划、定期交流经验、指导开展工作等方式,对895名新任村(社区)干部进行全覆盖帮带,帮助新任村干部尽快熟悉工作,推动村级班子功能整体提升。二是“五个到户”促进干群融合。在构建完备的“党组织—服务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党员村(社区)干部主动与群众结对子,并带动其他农村党员通过定期走访、交流经验、解决实事等方式,实现服务型党小组服务触角从村、组延伸到户到人,形成服务送上门、有事找党员的良好氛围。三是驻村帮扶促进工作融合。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脱贫村、示范创建村等六类村进行驻村帮扶,充分发挥他们在找项目、争资金、引技术、办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和渠道,协助、配合村(社区)干部进一步打开思路、改进方法,高质高效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方式融通,提升工作创新力。对标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创新工作方式等途径有效打开工作局面。一是增强吸引力。严格落实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县级出台《“4+X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各党支部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周五明确一个主题,党支部委员带头,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与活动,进一步创新党内组织生活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拉进村(社区)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增强灵活性。通过分设服务型党小组,召开屋场会,把在家的零散党员聚拢来,进行网格化管理和设岗定责,村党组织委员带头开展组团式服务,让农村无职党员找回价值感,激发新活力。三是增强针对性。针对村(社区)干部年龄偏大的问题,持续实施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培养“青蓝工程”和“育青计划”,全县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20余名。2021年初的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有407人通过是“育青计划”培养的后备干部,保证了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
资源融汇,提升服务支撑力。真正树立重视基层工作、关爱基层干部的鲜明导向,让村(社区)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一是提升待遇保障。建立村(社区)运转保障和村(社区)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农村村(社区)转移支付达到23万元,城市社区达到35万元。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健康体检、退职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机制。二是强化政治关怀。在“两优一先”评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评选方面,有计划地提高村干部比例。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有108(名)个村(社区)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荣获省市县“两优一先”表彰。2021年,面向村(社区)干部等定向招录8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2年,20名村(社区)干部通过定向招录进入公务员队伍。三是坚持资源下沉。县级统一对413个村(社区)的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并明确党建联络员兼任政务代办员,在开展政务服务工作中,村(社区)干部对群众的申请事项、办事流程、重点环节等积极与县直业务部门对接,全方位了解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动态,提升了业务素养和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