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1 15:48: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
脱贫攻坚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更需要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抓党建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即日起,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稿件,关注党建如何在脱贫攻坚中扛起“硬核”担当。
“多亏了党支部的帮助,才让我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甘肃省西和县何坝镇村民王海霞喜不自禁,得益于党支部的带领她家成功脱贫。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尤为重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扎扎实实把基层支部建设好,才能原原本本把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好,扶贫干部苦干实干,就能唤起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心气和干劲。
近年来,随着基层党组织的不断探索,走出一条抓好支部建设促扶贫的新路子。
选优配强 党支部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惠民利民政策、扶贫资金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组织实施和落实,基层党组织建好了、作用发挥出来了,就能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推进脱贫攻坚,一个好的书记,就能带好一支队伍、干出一番事业、惠及一片群众。近年来,大批带动能力强、有知识、有技能、有发展经验的党员干部“下沉”扶贫一线,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对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至关重要。一个战斗力强、团结务实、勇于开拓的党支部,为贫困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在精准扶贫一线得到充分发挥,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河南省兰考县有115个贫困村,2014年县委、县政府抽调345名优秀干部入驻贫困村,每个贫困村派驻3位干部担任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队。县委、县政府对这些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多轮次业务培训,通过选树标兵、分区域排查、逐一“过筛子”考试,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2017年2月,兰考县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功不可没。
广东省波罗坑村位于英德市中部北江东岸,G240国道穿村而过。山洪常发、基建滞后、产业不兴等问题使村集体经济羸弱,村民靠外出打工或种植蔬菜为生。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该村选好“头雁”,配强村“两委”班子,让村级党组织迅速成为脱贫路上的“火车头”,给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2019年,波罗坑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44万元,比帮扶前增长306.24%; 现有贫困户50户160人全部实现“八有”,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脱贫;预计2019—2021年,波罗坑村扶贫蔬菜基地可为村集体、贫困户和村经济合作社增收超过100万元,至少解决20户以上村民和贫困户就近就业,全村超过100户村民获得田租收入……
2019年,山东各级共选派1.3万余名第一书记到基层,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在岗第一书记每年保持在1万名以上,“万名干部下基层”实现了扶贫重点村全覆盖。第一书记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扑下身子抓扶贫,被群众称为“蚯蚓”:松了贫困的土,吃了贫穷的根。
2020年,山东继续建强基层党组织,落实选派第一书记、派驻工作队等,确保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
扶志扶智 党支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俗话说,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解决物质上的贫困,先要化解思想的上贫乏。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不仅扶项目、扶资金、扶人才,更先从思想上“强起来”,扶志气、扶智力、扶思想,见物见人。
加强扶志教育,树立正确荣辱观。基层党组织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激发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从“扶志”着手,挺起贫困户“脊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育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和勤劳脱贫的勇气和决心,引导贫困群众的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两新”党支部联系贫困村,文化上树信心。组织全区“两新”党组织到贫困村举办专题文艺晚会,引导帮扶对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脱贫攻坚自身有责的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既送温暖,又送志气,确保贫困户“扶得起来”“走得远”“跑得快”。
扶贫必扶智。对贫困人群而言,学一技之长以傍身,比给钱给物更重要。针对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党组织把扶贫资源投入到文化培训、技术引导、营销知识学习上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从“学习”着手,补齐党员“双带”短板。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种养殖技术等知识培训。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浪村党委把抓学习教育放在村组党支部建设最经常、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列出一批学习书籍和必读篇目,运用“三会一课”、形势教育报告、党员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采取上党课、专题辅导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夯基石、促脱贫的新路。
海南省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群众“双学历双轮训”工程、四个“乡土工程”等,整体提升贫困村党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观看电视夜校,澄迈县钦帝村的脱贫村民王德胜学到了地瓜种植技术,把地瓜种植面积从2亩扩大到9亩,每亩收入从过去的1300元增加到近7000元。如今,王德胜一家已经欢欢喜喜地住进了新房。
“链”上建支部 带动村里一起富
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是重点。基层党组织适应农村经济社会产业的新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江西省宁都县按照“作用相同、行业相近、产业互补”的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经营主体,打破区域界限,建立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党组织为纽带、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党建+产业”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统领经济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把党的惠农政策、协调服务、示范引导等落实到产业发展中,促进产业壮大和农民增收。
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衡东县在扶贫产业链上新建党组织34个,联合企业党组织21个,建强原有村党组织181个,带动贫困户3200余户9650余人增收,确保了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脱贫不返贫。
“村党支部带领我们成立合作社之后,不仅让我们成了合作社的成员、股东,还让家里的百合销路更有保障了,每亩地能收入1万多元。同时,我还能就近在合作社的扶贫车间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在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陈井镇瞿家庄村的千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脱贫的村民董丽谈及未来信心满满。
为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党支部牵头推行“党建+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围绕党建促社建,抓好社建促脱贫,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火车头”。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永靖县积极探索“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以主导特色产业为依托,在全县居住人口超过50户的125个建制村各扶持发展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全民参股抱团发展,有效助力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在百合产业上,永靖县已建成“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龙头企业1家,全县留床面积达5.1万亩,年产鲜百合1.7万吨,产值达2.8亿元,种植户户均销售收入达2万元。(综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江西日报、红网、人民网-云南频道等报道整理)